跳到主要內容

腸病毒

致病原

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,為一群病毒的總稱。在所有腸病毒中,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,以腸

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除了腸病毒71型之外,腸病毒D68型也可能引起嚴重的

症狀,包含神經系統症狀及呼吸衰竭等。

流行病學

腸病毒適合在濕、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,臺灣地處亞熱帶,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。

傳染方式

主要經由腸胃道(糞-口、水或食物污染)或呼吸道(飛沫、咳嗽或打噴嚏)傳染,亦可經由接觸

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,此外,新生兒則可能透過胎盤、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

途徑感染腸病毒。在發病前數天,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,此時即有傳染力,通常以發病後

週內傳染力最強;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,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。

潛伏期

感染腸病毒後,約2到10天(平均約3到5天)會開始出現症狀。

臨床症狀

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,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,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。常引

起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,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,包括無菌性腦膜炎、病毒

性腦炎、心肌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急性出血性結膜炎,或因感染腸病毒D68型而引起嚴重呼吸道

狀、腦炎或急性無力脊髓炎等。

腸病毒感染較常見的疾病、臨床症狀及可能病毒型別如下:

1.疱疹性咽峽炎:由A型克沙奇病毒引起。特徵為突發性發燒、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,

   病程為4至6天。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,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。

2.手足口病:由A型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,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,主要分布於口

   腔黏膜及舌頭,其次為軟顎、牙齦和嘴唇,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、手指及腳趾。常因口腔潰瘍而

   無法進食,病程為7-10天。

3.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:由B型克沙奇病毒引起,特徵為突發性呼吸困難、蒼白、發

   紺、嘔吐。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,接著會又明顯心跳過速,快速演變成心衰竭、休克、甚至死

   亡,活孩子會復原得很快。

4.流行性肌肋痛:由B型克沙奇病毒引起,特徵為胸部突發陣發性疼痛且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,合

   併發燒、頭痛及短暫噁心、嘔吐和腹瀉,病程約1週。

5.急性淋巴結性咽炎: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。特徵為發燒、頭痛、喉嚨痛、懸雍垂和後咽壁有明

   顯白色病灶,持續4-14天。

6.發燒合併皮疹:與各類型克沙奇及伊科病毒都有關,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,有些會出現小水泡。

7.新生兒腸病毒感染:主要由B型克沙奇病毒或伊科病毒引起。初期症狀包括發燒、食慾不佳、活

   動力下降、躁動不安、皮膚出現紅疹、腹瀉或嘔吐等,病況進展嚴重時可引發凝血異常、心肌

   炎、肝炎、腦炎、新生兒敗血症。

預防方法

(一)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,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,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

(二)腸病毒的預防方法:

          1.勤洗手,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。

            2.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,以提昇免疫力。

            3.生病時,應儘速就醫,請假在家多休息。

            4.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。

            5.流行期間,避免出入人潮擁擠,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。

            6.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,尤其是孕婦、新生兒及幼童。

            7.新生兒及嬰兒可多餵食母乳,以提高抵抗力。

            8.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應洗手,必要時務必更衣、戴口罩;除母親或主要照顧者以外的人員儘量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避接觸新生兒。

            9.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。

            10.兒童玩具(尤其是帶毛玩具)經常清洗、消毒。

(三)腸病毒消毒方法:

          1.消毒方法的選用:

             (1)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,如抗微生物製劑、清潔消毒劑及酒精,均無法殺死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腸病毒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(2)醛類、鹵素類消毒劑(如市售含氯漂白水)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(3)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,4℃可存活數週,冷凍下可存活數月以上,但在50℃以上的環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境,很快就會失去活性,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,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,都可減少腸病毒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傳播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(4)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(5)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。

          2.含氯漂白水之使用方法(使用時請穿戴防水手套並注意安全):

             (1)一般環境消毒,建議使用500ppm濃度之漂白水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(2)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,建議使用1000ppm之漂白水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(3)以泡製5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a. 取巿售家庭用含氯漂白水(次氯酸鈉濃度一般在5到6%)5湯匙(一般喝湯用的湯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匙,約15至20c.c.)或小瓶養樂多1瓶(約100c.c.)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b. 加入10公升的自來水中(大寶特瓶每瓶容量1,250 c.c.,8瓶即等於10公升),攪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拌均勻即可。腸病毒消毒水調配教學

          3.環境消毒重點:

           (1)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。

           (2)只需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(門把、課桌椅、餐桌、樓梯扶把)、玩具、遊樂設施、寢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具及書本做重點性消毒。

           (3)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,接受陽光照射。

消息公佈欄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
跳至網頁頂部